天山網訊(通訊員李江帆攝影報道)劉傑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四團的一名普通居民,卻是一名遠近聞名的手工編織巧手,在她的帶動下,120多名姐妹在閑暇時間有了事情可做。
  12月4日,記者來到劉傑老師的家裡,不大的客廳里,到處可以看到女主人的作品,小到房間掛飾、板凳坐墊,大到沙發坐墊、牆面壁景,將房間裝扮的分外溫馨,劉傑老師告訴記者,不少初次到他家做客的人,都不相信這些東西是她一個人做的。
  劉傑,今年57歲,是十四團中學的一名退休教師,生長在普通勞動者家庭的她,從小就接受了極濃厚的傳統技藝熏陶,“小時候,我奶奶和外婆經常做鞋子、帽子、織毛衣,還搞剪紙、刺繡,她們的手都巧的很,那時候我就對這些東西十分感興趣,後來上學工作也一直沒落下。”劉傑老師一邊向記者介紹這些手工藝品,一邊談起自己從事手工創作的經歷。
  2010年8月,劉傑作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唯一一位手工編織代表,參加了第十九屆第十九屆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新疆職工手工編織技能大賽,在這場競技大賽上,劉傑以編織速度快、針法細膩精熟、色彩搭配和諧獲得了大賽特別獎,正是這次比賽,劉傑老師的雙手協調針法嶄露頭角,賽後,不少同行都向她討教技藝。
  “以往我們搞十字繡都是一針一拉,需要來回翻轉十字繡模板,勞動量較大,這也是好多人沒有堅持下去的原因,後來我想了想,一隻手在下、一隻手在上,兩針一拉,不用來回翻轉十字繡模板,人的註意力能夠全部集中在花樣刺繡上,這樣不僅勞動量小了而且繡出的十字繡更美觀。”劉傑老師一邊給我們示範一邊解說道。
  早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劉傑就已經試著將十字繡等手工編織技術引進課堂,本身教授數學的她,在第二課堂,他從最簡單的幾何圖案開始,教孩子們全面接觸手工編織技藝,不少孩子當時就已經可以做出不錯的作品了,“現在,我帶的最後一批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到寒暑假,還會有孩子來我家了交流技術,這門技術,他們在學校里可都成了明星。”劉老師面帶笑容的說道。
  退休之後,劉傑老師也一直沒閑下來,繼續研究手工編織技術,她把傳統毛線勾織和十字繡技藝結合起來,做出的女士提包十分受歡迎,在2013年的第一師阿拉爾市紅棗節特色手工藝品交易場上,劉傑老師的針織小包成了搶手貨,一位來自烏魯木齊的女顧客在購買了一個160元的百花包後,說道:“這個包真值,別說160你就是給我1600我也做不來。”當場,不少女顧客紛紛留下了劉傑老師的電話,要訂購些小包。
  就在記者與劉傑老師交流時,不少鄰居也來到劉老師家裡,討教編織技術,劉老師說,每年到了冬天,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候,不少姐妹們帶著原料來到家裡,大家一起討論怎樣配色、怎樣走針,樂樂呵呵的都挺高興。
  自從2010年參加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新疆職工手工編織技能大賽獲獎後,劉傑老師一下子成了十四團的忙人,尤其是到了每年“冬閑”時間,團里的培訓活動幾乎每次都會叫她去,她每次都是隨叫隨到,用她的話說,能看到這些姐妹們有事可乾,我自己覺得很高興,三年時間里,經過劉傑老師的培訓,120餘名十四團的婦女職工在閑暇時間喜歡上了手工編織,通過自己的雙手將自己的生活裝扮的豐富多彩。  (原標題:退休教師劉傑:讓120名姐妹有事可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vtnpodru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