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快評
  □堂吉偉德
  一家網站昨日發佈了《2014年春節基層打工領域調查報告》,其有效樣本數為13156人,平均年齡24.7歲。該報告稱,37%的受訪者今年過年不回老家,“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占到其中的47%。而企業採取上調加班費或者福利等方式,也成為吸引不少年輕打工者留下的原因。(1月16日化療副作用中新網)
  類似的調查年年進行,結果也大同小異。如2011年一項關於“你為何不敢回老家過年”的網絡調查中,有44%的人選擇“因回家過年開支太大,承受不起”,其中80%是未婚男抗癌食物排行女,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占90%。並因此催生了“恐歸族”的誕生。隨著物價的上漲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這樣的恐懼似乎有放大的趨勢。
  “恐歸”當然有其堂皇代償的藉口,收入過低,以及支出過高,確實讓人糾結。誰都想打拼一年之後,回到家與親人們風風光光過個大年,但物質的綁架,面子的考量,讓很多人沒有了走出這一步的勇氣,這不啻為一種悲哀。
  更深層的原因,則是親情的割裂、人情的冷漠,使人對於過節少了一些向望與寄托,於是在“過節沒有意思”的感嘆中,讓自己放任情感的流失。其實,節還是那個節,只是我們信用貸款每個人過節的方式變了,甚至變得不知道為什麼過節,怎麼才能去過一個節。
  計較於過節的支出,無疑是對過節本意的最大忽視。過節的程序化和物質化,用金錢去評判節房屋出租日的好壞,被金錢左右的過節,才是當下最大的情感危機。事實上,金錢評判一切已經深入靈魂,並因之異化了人們心靈中最柔弱的情感部分。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於國人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對於一個思鄉倍切的人來講,經濟條件和收入水平、存款多少之類的因素,本不應成為阻止回家的羈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不是為了花錢,要花錢也不應成為不好好過年的理由。真正無以阻攔回家過年的理由在於,為了那“看得見的鄉愁”。不管你身處何方,走在何地,都有一個無以割捨的家,那裡有你的童年,有你的記憶,有你的寄托,有你的故事,有你的根基……總之是吸引我們腳步的溫情港灣。某種程度上說,對於回家過年的熱度,檢驗著我們社會情感的維度。
  堂吉偉德  (原標題:“混得不好”不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vtnpodru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